第十名:胡安·罗曼·里克尔梅(阿根廷) 效力俱乐部:巴塞罗那/比利亚雷亚尔……
里克尔梅1978年6月24日出生于阿根廷,司职中场。里克尔梅曾效力于巴塞罗那、比利亚雷亚尔等俱乐部,还曾代表阿根廷国奥队和国家队参加过2006年德国世界杯、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1999年和2007年美洲杯。 。
他拥有马拉多纳的一般技术、盘带、传球技术。虽然他在力量和速度上都不是很出众,但是他出色的天赋让所有人都佩服他,也让每一个对手都闻风丧胆。除了贝尔萨之外,几乎每个阿根廷人都认为他应该入选国家队。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球员没有机会随阿根廷队前往日本,阿根廷队惨败而归。
2015年1月25日,里克尔梅正式宣布退役。他被誉为世界足坛最后一位古典中场球员。
第九名:加里·莱因克尔(英格兰)效力俱乐部:巴塞罗那/莱斯特城……
莱因克尔1960年11月30日出生于英国莱斯特城,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取得了许多荣誉。最突出的一点是,他从未吃过黄牌。他被誉为“足球绅士”,不愧为“足球绅士”。世界足坛的伟大故事。如今,他是 BBC 的体育节目主持人。 1986年世界杯获最佳射手。
莱因克尔聪明又好学。从爱上足球的那天起,他就热爱射门,时刻思考着自己的射门技术。在锋线上,莱因克尔是令对手畏惧的杀手。只要对手防守稍有失误,他就会将球送入网底。他是一名勤奋传中、善于跑动、动作简单实用、射门果断的勤奋球员。
作为一名优秀的前锋,他跑动速度快,并且能够在对手的严密防守下保持冷静的头脑。他经常依靠巧妙的射门进球。他的大部分进球都是在门前近距离射入的。
第八名:马里奥·肯佩斯(阿根廷) 效力俱乐部:瓦伦西亚/河床……
肯佩斯1954年7月15日出生于阿根廷科尔多瓦,场上司职前锋。 1978年,肯佩斯帮助阿根廷国家队夺得世界杯冠军,并以6粒进球夺得世界杯金靴奖。
阿根廷足球史上,马拉多纳第一,第二是谁?答案不是巴蒂斯图塔、胡安·贝隆或其他任何人,而是马里奥·肯佩斯,1978年世界杯的传奇射手。在阿根廷首次夺得世界杯的征程中,肯佩斯是最光荣的英雄,他的进球是胜利的关键。在足球之王马拉多纳的自传中,肯佩斯甚至被称为“让阿根廷足球登上世界版图的人”。
1992年,肯佩斯宣布退役。
第七名:洛塔尔·马特乌斯(德国)效力俱乐部:拜仁慕尼黑/门兴格拉德巴赫……
马特乌斯1961年3月21日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埃尔兰根。他司职中场和清道夫,是德国三驾马车之一。 1984年,马特乌斯转会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,在此期间帮助拜仁慕尼黑三夺德甲冠军。 1988年,马特乌斯转会至意甲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。 1990年,马特乌斯当选“世界最佳球员”和“欧洲足球先生”。 1991年,马特乌斯当选为首届“国际足联世界足球先生”。 1992年,马特乌斯重返拜仁慕尼黑足球俱乐部。 1993-94赛季,马特乌斯从中场转型为清道夫。
1980年至2000年,马特乌斯代表德国国家队(包括前联邦德国国家队)出战150场比赛。他是德国国家队出场次数最多的球员,其中五届世界杯出场25次。世界杯历史上出场次数和出场次数最多的球员,帮助德国国家队夺得1990年世界杯和1980年欧洲杯冠军。
马特乌斯长着一张刀斧般的日耳曼面孔,个子不高,光是外表就给人一种“强悍”的感觉。在场上,身材矮小的马特乌斯动作灵活,在进攻端给对手制造很大困难。马特乌斯体力充沛,在防守端一次次的铲断让每一个对手都头疼不已。马特乌斯就像一辆完全上弦的战车,因此他获得了“永动机”的绰号。马特乌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极其有力的射门。
第六名:罗伯特·巴乔(意大利)效力俱乐部:尤文图斯/AC米兰……
巴乔1967年2月18日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托大区维琴察省卡尔多尼奥镇。他在场上司职前锋或中场。职业生涯中,巴乔获得了两次意甲冠军和一次欧洲联盟杯冠军。 1993年,他获得两项个人荣誉:“FIFA世界年度最佳球员”和“欧洲金球奖”。
1988年至2004年,罗伯托·巴乔代表意大利国家队出场56次,打进27球,在参加的三届世界杯中攻入8球,帮助意大利国家队获得季军和1990年世界杯。 1994年世界杯亚军。
巴乔是一位忧郁的英雄。他是一位足球天才,也是一位与拉斐尔·桑西相媲美的艺术家。他可以在场上将人与球结合起来,他的快速变向让防守者头晕目眩。他的眼神里总有一种独特的忧郁,那是经历过许多坎坷之后而来的深邃,是无数次重新开始后而来的顿悟。
第五名:齐达内(法国)效力俱乐部:皇家马德里/尤文图斯……
齐达内,绰号“子祖”,1972年6月23日出生于法国马赛,场上司职中场。齐达内职业生涯获得了包括欧冠、西甲、意甲在内的11座冠军奖杯,个人还获得过三项国际足联世界足球先生奖和一项欧洲金球奖,堪称足坛大满贯。玩家。
1994年至2006年,齐达内代表法国国家队参加了三届世界杯和三届欧洲杯,帮助法国队夺得了1998年世界杯和2000年欧洲杯冠军。
齐达内无疑是世界足坛的标志性人物。他的控球能力超强,球技出色,能传能投。如果一定要说齐达内不是最完美的巨星,那只是因为他的性格过于内向,他在精神上带领球队的能力远不如他的球技。
第四名:济科(巴西) 效力俱乐部:乌迪内斯/鹿岛鹿角……
济科1953年3月3日出生于巴西里约热内卢,司职中场。济科于1978年、1982年和1986年三度代表巴西队参加世界杯,72场比赛打进52球。虽然未能帮助巴西夺冠,但济科在中场的出色表现使他三度当选南美年度足球先生,并于2004年被“球王”贝利评选为“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125名球员”之一1994年退役前,曾效力于巴西弗拉门戈队、意大利乌迪内斯队和日本鹿岛鹿角队。
济科身高1.72米,技术出众,活动范围广泛,带球突破能力非凡,进攻和投篮意识极强。他足智多谋,能胜任多种位置,攻防兼备,场上经验丰富,善于控制比赛节奏。他是巴西队的灵魂人物。他的打法轻盈敏捷,左右射门威力十足。巴西球迷对济科寄予厚望,称他为“白贝利”。
第三名:米歇尔·普拉蒂尼(法国)效力俱乐部:尤文图斯/圣艾蒂安……
普拉蒂尼出生于1955年6月21日,司职中场。他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最好的中场球员。球员时期,普拉蒂尼曾效力于南锡、圣艾蒂安以及法甲豪门尤文图斯。1984年帮助法国队夺得欧洲杯冠军,并三度当选欧洲足球先生。
普拉蒂尼技术成熟,脚法细腻。他不仅能带路组织攻击,还能一剑过会。当他在对方禁区附近走动时,没有人敢掉以轻心,就像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,给予对方致命一击。他头脑敏捷,动作敏捷。他与队友蒂加纳、吉雷塞一起组成中场“铁三角”,四面楚歌。
第二名:迭戈·马拉多纳(阿根廷)效力俱乐部:那不勒斯/巴塞罗那……
马拉多纳1960年10月30日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,司职中场和前场。 1975年10月,马拉多纳首次亮相阿根廷甲级联赛。1977年9月,马拉多纳带领阿根廷队夺得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冠军。 1978年,他成为阿根廷甲级联赛历史上最年轻的最佳射手。1982年7月,马拉多纳转会西甲球队巴塞罗那。 1984年7月,马拉多纳以创纪录的750万美元转会费加盟意大利那不勒斯队。 1986年6月,马拉多纳率领阿根廷队夺得世界杯冠军。 1990年7月,马拉多纳率领的阿根廷队在世界杯决赛中不敌德国队,获得第二名。
C罗曾这样评价他:“世界上我唯一敬佩的球员是马拉多纳。如果我生活在贝利时代,我也可以一场比赛打进10球。”也许这句话有一定的意义。有些夸张,但毫无疑问,在马拉多纳时代,他绝对是最可怕的存在。
第一名:贝利(巴西) 效力俱乐部:桑托斯/纽约宇宙队
贝利国民埃德森·阿兰特斯·多·纳西门托(Edson Arantes do Nascimento),1940年10月23日出生于巴西特雷斯科拉索斯镇,司职前锋或进攻型中场。贝利被普遍认为是现代足球史上最优秀的球员,被誉为“足球之王”和“黑珍珠”。他职业生涯出场1366场,打进1283个进球,这一数字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。
1956年,贝利在桑托斯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,在此期间他赢得了2次南美解放者杯冠军、2次洲际杯冠军、6次巴西全国锦标赛冠军和11次圣保罗州足球联赛冠军。 1957年,贝利入选巴西国家队。他代表巴西队出场92场,打进77球。他于1958年、1962年和1970年三夺世界杯冠军。他为巴西永久保留了儒勒·里米特杯,也是唯一一位三次夺得世界杯冠军的人。冠军选手。
1980年,贝利被法国《队报》和多家报纸评为“20世纪最佳运动员”。 1999年,他被国际奥委会评为“20世纪最佳运动员”。 2000年,获得首届劳伦斯终身成就奖。并被国际足联评为“20世纪最佳球员”。同年,《法国足球》组织30位金球奖得主共同评选他为世纪最佳球员。他还被《泰晤士报》评为20世纪最佳球员。 100位有影响力的人物。 2004年国际足联百年庆典上,贝利与“足球皇帝”贝肯鲍尔共同荣获国际足联世纪最佳球员和足球名人奖。
在传统的“WM”阵型中,贝利的位置一般被称为内前锋,也就是“W”的下2个点。但在贝利时代,WM 正在消亡。在4-2-4或4-3-3阵型中,除了2名边锋(或1名边锋和1名边前卫)外,4名前锋通常由一名传统中锋和一名前锋组成。它由一名内锋组成,这个深埋的内锋被称为“矛尖”。贝利的位置是左前锋,也称为第二前锋。他在自传中也阐述了自己的风格:“长大后,我更喜欢踢靠后的位置,而且我穿的是10号球衣。即使是小时候,我也不是那种进攻时冲上前的人。”我总是喜欢在后排踢球,很多人认为我进球很多,因为我是一名攻击型中场,但我不是。”
职业生涯早期,贝利踢得更加激进,在21岁零10个月的年纪就打进了500粒进球。 [67] 在此期间,他更加靠近禁区,经常利用与前方中锋(库蒂尼奥或瓦瓦)的连续人墙碰撞来攻击球门,或在禁区内漫游抢点,或通过一系列的带球接近球门。他的左右脚非常平衡,头球能力也很强,射门有力且方法多,而且懂得如何捕捉空间。这使他能够轻松进球。
1966年世界杯受伤后,贝利越来越多的时间在中场度过。 1970年世界杯是他10号风格的缩影。本届世界杯,贝利依然保持着强大的进球威胁,打进4球,但他更多的是参与组织。他总共传球249次(场均41.5次,比1986年世界杯上同位置的马拉多纳的37.5次还要多)。其中28次传球导致队友投篮,完成5次助攻(OPTA算6次)。
在纽约宇宙队效力期间,贝利的角色更像是“中场的交通警察,而不是门前的前锋”。但在美国的三个赛季里,他仍然为宇宙队贡献了65个进球。或许,将贝利定义为前锋或前卫,并不足以解释球王在场上所扮演的角色。他在场上的作用是全面的。他的传球路线准确且隐蔽,速度超过对手,让防守者不知所措;他的投篮既硬又准;他的动作灵活,善于捕捉机会。他的平衡能力极强,让任何想要绊倒他的人都无能为力;贝利弹跳很好,从父亲那里学会了睁眼头球。
贝利的综合技术还体现在他能够熟练地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控球。例如,1977年9月,贝利代表宇宙队与国足两场比赛时,利用脚、头、胸、腹、肩等13个部位控球,并巧妙地停球。他的头、肩膀和胸部。技术。贝利不仅拥有多种停球、传球、射门的位置,而且还擅长利用多种步法传出各种弧线球。在上海队的比赛中,他射出任意球时,表演了一个难度极高的高弧度上旋球(用右脚脚背和足弓之间的部分踢球,腿部的摆动类似于上旋球的动作)。乒乓球中的圈球)。两场比赛贝利传球107次,其中弧线球32次。 10次射门中,他用了7次弧线球(打进1球),而中国运动员6号迟尚斌和11号郝荣志行两场比赛总共传球67次(每人算一场),其中他只传了6次弧线球(都是角球),射门4次,全部是直球。 。此外,在对阵国足的比赛中,贝利还在快速奔跑的同时施展了一记高难度的飞勾手射门,并以极快的反应,用脚外侧将对手的传球拦截在身后。球等罕见、高难度的技术动作。贝利当时已年近37岁。可以说,他是最接近完美的球员。
1974年10月,贝利退休。 1975年随美国纽约宇宙足球俱乐部复出。 1977年获得NASL冠军,同年10月最后一次宣布退役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sudachem.com/html/tiyuwenda/9508.html